
【慢遊內柵好時光】大溪內柵社區農村生活走讀 三和木藝工作坊手作體驗 思凡自然農園青醬DIY
桃園大溪的「內柵社區」是台灣北部三大有機聚落之一,他們透過有機耕作、文化傳承以及綠色照顧等方式發展農業的多元面向,同時開拓各項食農教育與農事體驗活動,這次我們參加「慢遊內柵好時光」農村生活走讀活動,更加認識大溪內柵社區的特色與魅力,一開始我們跟著康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一起慢遊內柵社區的農村生活,在路上我們發現許多日常生活少見的美麗植物,途中也參訪了三級古蹟的簡家古厝,午餐我們就在大樹下享用由當地社區媽媽烹煮的「大地餐桌」,每一道料理都精緻美味,簡直就是台灣農村米其林等級的美食,吃飽喝足後,我們來到「三和木藝工作坊」體驗木作DIY,透過簡單的木工上膠以及螺絲鎖合,輕鬆就得到一組實用又美觀的木製提籃,離開三和木藝後,我們來到「思凡自然農園」體驗真正的青醬DIY,思凡自然農園是一個兼具永續與公益的社會企業,同時也是全台最大的社會性農場聯盟,他們憑著一股對「青醬的熱愛」,立志打造一座栽培數種羅勒的農園,我們把堅果、大蒜、橄欖油和甜羅勒充實搗碎後,就變身成為濃郁又美味的青醬Pesto,搭配餅乾就好吃到不行,最後我們來到「享合匯遊客中心」採買伴手禮後準備回家,這裡會販售內柵社區內特色農家們的產品,可以一站式購足方便又快速,各位朋友如果有機會到桃園大溪旅行的話,推薦可以來內柵社區走走,享受一下農村生活帶來的悠閒自然唷!
內柵社區走讀導覽
「慢遊內柵好時光」農村生活走讀活動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三和木藝工作坊集合準備進行內柵社區走讀導覽
「慢遊內柵好時光」期望遊客們把日常的忙碌生活回到田野、讓心靈重新休耕與滋養,呼應現代人對慢活與質感生活的嚮往,讓旅程成為閱讀農村故事的一頁頁章節,並且透過傳達農村的日常溫度與質樸韻味,強調探索與重拾的意象
三和木藝工作坊是一間在內柵社區中的木藝工作坊,他們結合在地故事與木工技術,以農村生活故事為作品題材,將木藝傳承下去,有提供木作訂製、木藝課程以及遊程體驗等
入口處擺放了三和木藝工作坊的各種木製作品
一樓是一處相當舒適的休息環境
三和木藝的創始人 林清和先生因傳承自祖父林甘先生的一套木器工具,藉幫助別人修繕木器傢俱,阿和師無師自通、邊做邊學,於民國五十年初,開設現在的木工廠,奠定了阿和師的木器事業,現今已傳承至第二代,結合在地故事與木工技術來展現先民流傳下來的農事工具與生活智慧.以農村的生活故事做為作品題材,延續榫接技藝的傳承並部分轉型為文創工坊
桃園大溪內柵社區開墾時間很早,在18世紀中葉,清朝乾隆末年就有漢人橫渡海峽來到內柵拓墾,地處大漢溪上游,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早年曾是不同族群械鬥的必爭之地,人們為了自衛廣植刺竹、用木頭築柵防禦,留下內柵、外柵這充滿歷史意涵的地名,內柵社區內有好時節休閒農場、阿滿有機農場、大溪簡氏古厝、康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逸雲莊農園、十一指古道、日月埤塘、五吉有機農場、綠合農場、三和木藝工作坊、妮娜農場、思凡自然農園等各間特色農場與景點
這位就是康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理事長,接下來我們就跟著理事長一起去探索內柵社區吧!
石門水庫完工後,內柵社區被劃為水質水量保護區,水源豐沛加上低污染的天然環境,使得社區友善、有機農業格外發達,社區成立了有機種植專區,並轉為有機村的示範,隨著有機農業逐漸受到重視,社區內的農民陸續將耕作方式轉為保護環境的有機栽種,不僅是農糧署的有機示範點,也是桃園營養午餐有機蔬菜的主要產區
在社區內可以看見可愛的貓咪們
印度莕菜
為水生植物,性喜溫暖,可種於池塘、玻璃容器等
裂瓣朱槿
又名吊燈扶桑,又俗稱燈籃仔花,早上花開到花謝約一天,紅色花瓣會裂開向上捲起,下方垂吊著一花蕊
十一指古道
桃園桐花季熱門景點之一
大溪日月埤塘
大溪簡氏古厝
路途中我們會來到已經整修完的大溪簡氏古厝
天氣熱的時候,可以從水井打一些冰涼的井水來洗洗臉、消暑一下
大溪簡氏古厝的護龍土角厝
2010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大溪簡氏古厝,為傳統閩南式三合院格局,古厝保有農村傳統民居的建築空間樣貌,可以提供遊客實際體驗農村民居生活
大溪內柵埔尾的簡氏家族,自福建南靖遷台,定居現址已有180年以上,簡氏古厝為傳統閩南式三合院格局,因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表現地域風貌、建築史及技術史價值,於2010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古厝庭院內還保有「拴馬樁」
正廳上的匾額
大地餐桌
結束完內柵社區走讀導覽後,我們準備在樹下享用大地餐桌
一旁有大溪義安宮,說到這間義安宮,來過這裡參拜的遊客應該都會發現,廟裡會有兩尊土地公爺爺,其中一尊為原坐鎮之土地公,而另一尊則是十一指古道山上老茄苳樹下之土地公
在康莊農埸十一指古道前200餘年老茄苳樹下,原本有一座土地公廟,民國74年土石流發生前曾托夢希望遷廟,信徒們擲茭數處都無法獲得聖茭同意,後詢問是否想要遷到山下後獲得同意,經義安宮原座鎮之土地公擲茭同意同坐後,造就今日之雙土地公廟了
大地餐桌就在樹蔭下享用
使用的食器可是三和木藝工作坊製作的木便當盒唷
當天我們吃到的美食還真不少,通通都是內柵社區的社區媽媽製作而成
豐富且精緻的菜色,讓人食指大動
海帶排骨湯
另外還有絕對足夠的份量讓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
小松菜飯
嫩嫩的豆腐腦
紅槽炸卜肉乳腐醬
XO醬皮蛋蒼蠅頭蘿蔔糕
時蔬涼拌
每一道菜都相當美味且具有地方特色,好吃
飯後水果
梔子花涼糕,軟Q香甜,好想再來一份呀
最後還有好吃的馬德蓮,吃完簡直太幸福
三和木藝工作坊木藝手作體驗
吃飽飯後,我們回到了「三和木藝工作坊」的木工教室準備體驗一下木藝手作DIY
當天我們要做的是木製提籃,簡單的幾項木頭零件就可以拼成
一開始先由理事長教學一下如何製作
零組件先上膠黏合
上橡皮筋固定一下
最後鎖上提把就完成了,真的超級簡單的
思凡自然農園青醬DIY
離開三和木藝工作坊後,我們來到「思凡自然農園」體驗青醬DIY
思凡自然農園立志打造一座栽培數種羅勒的農園,以友善生態的方式種植,並研發不同羅勒品種的特殊青醬或羅勒相關製品
製作青醬的材料和工具非常簡單,只要有甜蘿勒、堅果、大蒜、橄欖油以及石臼就行了
思凡自然農園目前已和全台北中南、共10多家社福機構的農場契作,技術輔導種植香草植物,透過思凡的保證收購,提升社福機構農場的經營能力,並讓身障者、罕見疾病者、社會弱勢者有包容性就業的環境
青醬Pesto是一種起源於北義大利熱那亞和利古里亞地區的調味醬,以蒜泥、羅勒和松子,拌入橄欖油和起司製成,現今我們吃到的青醬大都份用的都是九層塔加果汁機打碎而成,但其實正統的青醬Pesto用的是羅勒葉,加上用杵缽搗碎、碾壓而成,唯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羅勒的精油、堅果的油脂以及橄欖油充份融合在一起
新鮮的甜羅勒
只取葉片的部份,擦乾水份後備用
用杵缽把堅果和大蒜搗碎
搗到像細末狀就可以準備加橄欖油和羅勒葉了
比例大約是橄欖油:葉子=2:1,橄欖油其實放得還真不少
加入羅勒葉後做最後的搗碎與碾壓,青醬Pesto完成了,不得不說這香氣真的與我們一般吃到的青醬很不一樣,光是香氣的濃郁度就大勝,可惜的是青醬Pesto無法久放,都是需要新鮮現做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思凡自然農園體驗看看
享合匯遊客中心採買伴手禮
接下來我們到了當天的最後一站「享合匯遊客中心」來採買伴手禮
享合匯遊客中心內展示了許多康莊休閒農業區內的農家特色伴手禮
三和木藝工作坊的特色木製品
大溪特色陀螺這裡也買得到
來到享合匯遊客中心可以一站式購足所有農業區內的特色商品,絕對適合遊程裡的最後一站,當天我們就買到大包小包回家,桃園大溪的內柵社區以及康莊休閒農業區真的是太好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