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見台灣・藝遊南投嘉義】以竹為語言打造永續藝術旅遊路線 台灣農村竹藝共創計畫
竹子是台灣農村最具象徵性的自然素材之一,不管是各種生活器具還是建築結構,都能看見竹子的身影,今年「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攜手國內外竹藝術家與在地工藝師,以「竹見台灣・藝遊南投嘉義」為主題,在南投與嘉義多個社區展開竹藝共創計畫,這些藝術家將竹子轉化為具藝術性與社區精神的裝置作品,這些竹構作品以永續、生態與文化為核心,遍布南投埔里蜈蚣社區、魚池鄉大雁休閒農業區、嘉義梅山太平與瑞峰社區,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土地故事與永續理念,展現自然與人文美學,彰顯台灣農村的創生能量與永續精神,各位朋友如果想要一訪這些以竹為語言打造的永續藝術旅遊路線,以下把這些竹構藝術裝置通通整理起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唷!!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南投埔里蜈蚣社區內有一座「楓香公園(楓香巨木群)」,它是埔里921災後重建所規劃設置的景觀休憩點,依據台灣省政府農林廳1989年「巨木巡禮」記載,當時有22棵楓香巨木群,並在農林廳經費補助下,建有涼亭、花壇、避雷針與解說牌,楓香是低中海拔山區的原生大喬木,有名的奧萬大賞楓就是此樹種,目前僅剩5棵楓香樹,樹高約30公尺,胸圍最大達480公分,現在來到楓香公園除了可以一賞楓香樹的壯觀外,還多了「生態竹舞裝置藝術」可以拍照打卡,藝術家 羅元鴻先生以蝴蝶展翅、蜜源植物與社區共生為構想,打造出「花若盛開、蝴蝶自來」這件作品,他運用了鐵構、竹材與毛線建構出生動的小紫斑蝶與無尾鳳蝶,象徵蝴蝶們在蜜源植物當中共舞的感覺,除了楓香公園外,蜈蚣社區內還有全國唯一的「平埔番祖廟」可以一訪,各位朋友如果有機會來到南投埔里,推薦可以把蜈蚣社區的楓香公園安排進行程景點當中唷!!
完整介紹:https://www.dongwa.tw/liquidambar-park/
呼吸

這座位於南投魚池鄉大雁休閒農業區內的「漫心湖公園」,因長滿蕨類和筆筒樹,再加上林蔭濃鬱,所以有「台版侏羅紀公園」美稱,南投魚池澀水漫心湖公園以全齡友善設計及生態工法打造,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在臺灣161種蜻蛉種類中,澀水社區就聚集多達46種,公園內引流桃米溪水、栽種有九芎、水社柳等原生植物,湖內放養苦花、溪哥等本土魚種作為復育基地,現在來到漫心湖公園除了可以感受澀水生態多樣棲地與奧妙外,還有非常獨特的竹構藝術可以拍照打卡,韓國藝術家 朴奉伎的竹構藝術作品「呼吸」以山脊為靈感,流暢的竹弧彷彿在山林裡緩緩呼吸,除了這次的「竹見台灣・藝遊南投嘉義」竹構藝術外,在湖邊還有一座超可愛的竹製暴龍唷!!
完整介紹:https://www.dongwa.tw/manxinhu-park/
水梯田竹構藝術

南投鹿谷鄉秀峰村內有一座百年水梯田完成修復再現風華,這座「鹿谷鄉秀峰村坪仔頂水梯田」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縣鹿谷鄉秀峰社區發展協會、鹿谷鄉公所與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共同合作,運用現地石材及節能減碳資材搭配傳統技藝工法,建構出老幼共融的環境教育解說場域,其多元理念獲2025建築園冶獎肯定,坪仔頂水梯田採「復舊如舊」手法設計,運用五圍或六圍的乾砌石工法修復,兼具保護坡趾、孔隙排水及生態友善效益,現在來到坪仔頂水梯田還有「竹見台灣 藝遊南投喜義」竹藝裝置可以拍照打卡,在園區內可以看到場域就地取材以竹材編織意象,有竹藝三角屋、竹藝竹筍、竹藝山豬以及竹藝食蟻獸,秀峰社區以竹為語言,讓世界「竹見台灣」,從農村走向國際
完整介紹:https://www.dongwa.tw/xiufeng/
天上人間

嘉義梅山最新景點「太平圓山觀星平台」今年5月全新啟用,社區將廢棄蘭花園改造為觀星平台,平台啟用後成為夜賞雲梯星空的絕佳場所,現在來太平圓山觀星平台還能看到最新「天上人間」竹構作品,「天上人間」由台灣藝術家林純用、翁榮燦、楊海茜與羅元鴻合作打造,作品從在地地標「太平雲梯」取材,將傳統竹梯融合雲朵意象,下方鐵構竹編穹頂上點綴山茶花、夜猿、閹雞等象徵地方文化的圖案,構築一場竹藝直通天際的夢想,來到太平圓山觀星平台不僅可欣賞山巒與雲海,還可在夜晚時仰望星空
完整介紹:https://www.dongwa.tw/taiping-stargazing/
森然有茶香

嘉義梅山瑞峰竹林茶席有最新的「森然有茶香」作品,台灣藝術家 黃文淵結合現地的自然環境、特產與生態,設計了入口意象的山麻雀、茶席造型裝置,以及水波紋造型竹林步道,除了藝術作品本身的美感之外,也結合了整體環境的美化作用,來訪遊客可以踏入茶席裝置當中,一邊品嘗高山茶香、一邊聆聽竹葉風語與賞茶園景致唷!!
完整介紹:https://www.dongwa.tw/ruifeng/
「竹見台灣・藝遊南投嘉義」台灣農村竹藝共創計畫透過這些竹藝裝置串聯起南投與嘉義的農村社區,打造一條從在地出發、通向國際的藝術旅遊路線
在這條旅程中,竹子成為語言、土地成為畫布、居民成為故事的敘述者,讓我們在觀賞作品的過程中,更深入體會地方文化、生態與人文共生的力量,這條路線還可成為持續推廣的藝術旅遊品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走進台灣農村,從南投走向嘉義,從農村走向世界


